公瓶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
运动之道,有爬山远足,亦有跑步,结合者,叫做越野跑。我大概是从24年才开始爱上这个活动。准确地来说只是爱上,因为爬可以,走也可以,真正跑起来的其实没有多少。只能说比走的慢的人走得快一些。不过一年以来,已经好了很多,虽然爬坡还是会气喘吁吁,但是能坚持的时间越来越长,也能走的越来越远。天气不那么热的时候,真的是算是有两下子的。有的时候,一个人走在前无人,后也无人的路上,虽然听到小动物的声音还是会害怕,但还是会感叹身体条件比之前的自己要好了不少。
说起来,从带上两个瓶子,并且有了一只公瓶之后,真的基本上没派上用场。一来深圳的冬天温度10度左右,非常舒适,爬山也不出汗。有的时候爬短途,出门灌上两瓶水往多了说能消耗一瓶半。再说爬个远的,老是跟着大佬,几个补水点清清楚楚,反正贵的水很少喝了,公瓶的作用基本显示不出来什么价值。
再有几次是遇到了升温,水还真的不够喝。在一号桥补了两瓶便宜水还不够,到了大脑壳又喝了一瓶高价的加上一瓶可乐。这个时候如果有人需要水,我自己都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肯定是欠奉。要说公瓶么,这个名字是还在的,但显然也帮助不了谁。
要说用上的时候,还真的有。前几天准备探路鲲鹏径的4段到3段,于是翻过小羊台和大羊台,下到风门岰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还真用上了。当时我带了三瓶水,自己喝水的瓶子,公瓶,考虑到升温的天气,所以还有一瓶瓶装水。翻过风门岰下麻磡的时候那太阳那个晒啊,在山顶上一喝水,发现那兄弟的水都尽了,正好瓶装水还有一半,就用上了。当时他感激得不行,下了山,虽然我要找3段,他也不认得路,陪着我找了半天。这也算过命交情。
三
所以讲了这么多我这只公瓶,什么是公平?
我的初心也许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可是虽然我会出发前就精心准备好,里面的水也是属于我个人的资源,主要是满足我自己的个人需要的,无需考虑他人的感受。当别人真的有需要的时候,如果我不主动给予,他也很难提出来。就算我主动,他如果因为一些原因也不一定会接受。这让我想起来越野跑大神做过的事,他们在负重训练的时候,为了压重,就会背上水,在背包后面放个二维码,就成了移动的水站。如果有人有需要,直接扫码付款就好了。还顺道赚了钱。
这让我想到了了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
昔年鲁国有条法律说,如果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回来,就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却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知道后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成为奴隶的鲁国人就别想被赎回来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而孔子的另一位弟子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所以这只公瓶还需要有么?
今年其实写过了几篇关于爬山时想到的文章,因为爬山的时候人相当专注,又没有什么人,完全是整个大自然给大脑充电的时候。爬山的时候如果说起中提到基本假设,颇有点baM的感觉。脑子里的各路小人儿纷纷出马,总能消解一些,也能获得一些输入。不过最近经常能把之前的各种思路串联在一起,所以就很好玩,有点亚里士多德逍遥派的味道。这次要说的是一个习惯。经常爬山的人都知道水的重要性。特别是南方的天气,到了夏秋天的山顶,回家炒菜都不需要盐了,爬一次山需要很多瓶水。不过深圳的绿道基础设施很好,很多山顶是有卖水的装置的,也有很多爬山党自己的卖水小摊,虽然小贵,但毕竟人家费了那么多体力运上去,也算公平。所以水很重要。一般夏秋天的银梅塘茶我基本上要消耗6瓶左右的水,冬春好一些,有两瓶就差不多了,有的时候一瓶还喝不完。不过呢,天气有时候变化很大,比如春天的早上明明很冷,到中午就热起来的时候也有,也有遇到过提前水就喝完了,嗓子冒烟的情况。于是爬到山顶报复性喝水,反倒会喝不少水。喝完的瓶子有的时候好长时间看不到一个垃圾箱,还得拿着找了去扔。于是就有了一个习惯:爬山的时候会带上两个瓶子,一个钛的用来喝水,一个PP的瓶子用来装水。这个PP的瓶子是用来作分享用的,我称之为公瓶。因为一旦上了山,一瓶水不知道可以解多少人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