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禁用PPT,那我们该用什么?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在听说和美的的这样的消息之后,我就想写一篇文章,叫禁用PPT和如何开好一场会议。可是随着对这事件的深入分析和与朋友们的交流,想问的问题越来越多,想写的东西越来越多。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让用PPT,那我们能用什么?PPT不行,我是不是可以用Keynote?或者在Word里嵌那些漂亮的图表?还是既然领导说要简单,我手绘一张?又或者那就全凭一张嘴?
那这次我们就先来聊聊这个话题:禁用PPT,那我们该用什么?
01
—
禁用PPT,到底在禁什么?
组织里的变革往往是这样。领导一拍脑门,说个6条,然后就开始落。我那个朋友说,像不像苍蝇围食?那可是真落啊。
事儿就是这样。我另一个朋友就亲眼见领导要求的是会议不能超过半小时,但是他亲身经历超过2个小时的会议都多了去了。这在大组织里这是重要性不同。他说。但你说会议不能超过半小时的规矩落没落,肯定落了,因为每次开会之前都会强调,开完会之后还会提醒:“下一次不能这样哈”。
在把两个DeepSeek搞成残血之后,我看到了以下这个答案:
禁用PPT,这属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沟通方式改革。历史上的类似情况可能涉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革,比如从口头传统到书面记录,或者从手抄本到印刷术的转变。这些变革都引发了效率提升、知识传播方式改变,甚至权力结构的变化。对应禁用PPT的核心问题:减少形式主义、提高效率、促进直接沟通。在历史上,我们可以找到比如,古罗马Tironian笔记简化记录,秦朝文书标准化,普鲁士参谋部系统取代冗长报告,丰田的A3报告,这些例子都展示了简化流程、去除冗余形式的历史实践。为了说服我,在引用普鲁士参谋部系统的时候,某个版本的DeepSeek甚至编了一个名称“参谋作业十格表”,并在我的怀疑之下,基于“史实”给我来了个重构分析:历史背景:核心人物老毛奇(Helmuth von Moltke)解决三大问题:
信息冗余(战报常超50页)
决策延迟(需3-5日处理)
责任模糊(多部门推诿)
它甚至还给我编制了一个模板:
模块
#
内容
数据要求
情报
1
敌方态势
兵力/装备/动向
2
我方状态
可用资源/士气
3
环境要素
地形/天气/时间
方案
4
核心目标
SMART原则
5
行动路线
如果这是真的,不知道1891年就过世的老毛奇和1954年提出SMART的德鲁克泉下相见会有什么样的火花出现。不过就像DeepSeek说的,禁PPT,所为者,减少形式主义、提高效率、促进直接沟通也。
02
—
禁用PPT,到底要用什么?
那禁用PPT,我们到底要用什么呢?
就像开头提到的我的朋友的问题一样,可能很多人对于禁用都有不同的理解:
#
对“禁止”的理解
备注
1
禁止之外的都可以
2
什么不禁止
3
推荐什么
4
……也许还有你那几种
由于我们并没有看到名创优品有提这个替代的是什么,所以只好猜上一猜(需要注意的是美的的方案为:所有材料需简洁明了,且限制白底黑字一页以内的内容)。关于美的的方式,我那个杠精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这一页是8号小字行间距为0呢还是为了三号字行间距1.5磅?美的的朋友能否说说?
DeepSeek在我问了它用什么替代后给了我一个表格化的方案:
分类
工具/方法
类型
核心特点
适用场景
优势
结构化文档协作
飞书文档
在线文档
多级标题、流程图嵌入,与飞书会议/IM深度集成
企业内部汇报、项目协作
减少排版时间,支持实时协作和权限管理
钉钉文档
在线文档
任务分配、数据看板嵌入,适配中小企业
日常沟通、进度汇报
与钉钉生态无缝衔接
WPS Office
办公软件
兼容PPT格式,海量免费模板,云存储
需保留PPT功能但转向本土化工具的场景
无需境外服务,符合国内操作习惯
AI生成工具
迅捷AiPPT
AI生成工具
中文语境优化,输入文字生成大纲和排版
快速生成基础框架
节省80%制作时间,适配政务/教育风格
iSlide插件
PPT插件
30万+本土化模板(红金配色、党政风)
仍需PPT但需提效的场景
无缝衔接PowerPoint,降低美化成本
秒出PPT
转换工具
文档一键转PPT,模仿Word界面
国企/事业单位的规范汇报
操作简单,符合“写Word做PPT”需求
企业极简实践
白底黑字汇报
管理方法
仅用一页Word/Excel呈现数据和结论
内部问题讨论、数据汇报
杜绝形式主义,聚焦内容(如美的、京东案例)
OKR+文档结合
目标管理
用飞书OKR等工具对齐目标,文档更新进度
团队目标管理
强调结果导向,减少冗余汇报
视频动态演示
多媒体工具
剪映/腾讯智影制作短视频,微信/钉钉传播
移动端汇报、产品展示
适应碎片化阅读习惯
轻量化工具
塔猫PPT
AI生成工具
内置党建/年终总结模板,支持个性化调整
基层员工快速完成任务
免费额度充足,操作门槛低
腾讯文档+微信群
协作工具
文档编辑+群聊同步
小型团队灵活沟通
避免复杂排版,实时互动
互动与敏捷沟通
白板会议
线下/线上工具
钉钉白板、飞书妙记进行即时讨论
头脑风暴、方案迭代
提升参与感,动态呈现思路
站立式汇报
管理方法
限制时间,仅用口头陈述+关键数据
高效决策会议
强制聚焦核心信息(参考亚马逊实践)
提供的方案不少,而且贴心的为数字化转型诉求提供了很多工具。并且在给我的后续问题答复中还提到了引入AI和其他数字化转型如全链路转型的策略:技术深度智能化(生成式AI、多模态融合)、场景全域覆盖(业务端到端)、管理范式重构(战略整合与合规升级)。
从这点来说,如果想符合减少形式主义、提高效率、促进直接沟通,那最好的方式可能就是一张白板。
03
—
禁用PPT,到底要做什么?
当我问到DeepSeek这场禁用PPT可能的演进路线的时候,DeepSeek给出了一个大胆和详细的路径。即分为四个阶段的路径:
过渡期
融合期
成熟期
超越期
0-12个月
12-36个月
36-60个月
60+个月
线性结构解构
混合智能涌现
生物模因融合
后人类协作
技术特征
- 数字白板替代:Miro/Mural等协作平台使用率提升300%
- 信息节点化:关键数据转为可交互的智能卡片(Smart Cards)
- 基础规则建立:制定"3×3×3"沟通原则(3页文档、3个问题、3人决策小组)
组织行为转变
- 会议发起者从"幻灯片制作人"变为"议题架构师"
- 出现新型角色:信息素管理员(负责标记关键数据节点)
- 员工适应度指标:非结构化信息处理能力提升42%
里程碑
- 90%会议取消默认PPT模板
- 实时协作文档使用时长超过PPT制作时长
技术突破
- AR信息场:Hololens等设备实现虚拟信息素可视化
- AI共识引擎:自动检测观点分歧并推荐调解策略
- 神经接口实验:脑电波同步度监测优化群体决策
组织进化
- 自组织会议小组占比达35%
- 出现去中心化决策委员会(DAO模式试点)
- 知识留存率提升至传统模式的2.8倍
里程碑
- 自主开发群体智能操作系统(Swarm OS)
- 非语言沟通占比突破40%(数据可视化/手势交互)
技术奇点
- DNA存储应用:重要决策过程编码存入分子存储器
- 群体意识接口:通过BCI实现跨地域脑网络同步
- 环境智能:会议室桌椅自动重组促进最优交互
组织突变
- 出现新型组织结构:液态网络组织(LNO)
- 决策速度超越传统模式7倍
- 员工离职率下降58%(因深度参与感提升)
里程碑
- 获得群体智能通信协议国际标准制定权
- 组织沟通能耗降低92%(相比PPT时代)
技术革命
- 量子纠缠会议:跨时空即时共识达成
- AI群体实体:数字员工占比超30%并拥有投票权
- 元宇宙沙盒:平行空间测试不同决策路径结果
组织形态
- 人类-AI混合群体智能成为主导
- 组织边界消失,全球人才实时按需组队
- 创新密度达到传统企业300倍
里程碑
- 实现"零延迟决策"(决策与执行同步化)
-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群体智能资源配置模型)
说句实话,这个计划我根本不敢说给我那几位做咨询的朋友听。不用说别的,就那个杠精朋友看到自主群体智能操作系统的时候,都能笑出花儿来。更别论后边还要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了。
这种计划如果真的有人提出来了,有个朋友肯定会说:“Good Luck!”
虽然DeepSeek同学还贴心的给出来风险控制:
过渡期
融合期
成熟期
超越期
主要风险
信息过载导致决策瘫痪
技术依赖引发认知退化
群体思维抑制个体创造性
人机权力结构失衡
缓解策略
引入AI信息素衰减算法,自动淘汰低价值内容
强制“数字斋戒日”,保持原始沟通能力
建立“叛逆者保护算法”,确保非常规观点存活论
制定《混合智能宪章》,明确人类与AI的决策权边界
但是问题是什么呢?
问题就在于禁用PPT看起来简单其实落地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
这是一个管理举措的落地项目。就像乔哈里视窗给出的那样,禁用PPT,我们都知道怎么个禁用法,都知道禁用之后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样吗?
一个组织有那么多人,他们真的理解吗?
否则的话,这场禁用PPT运动就会演变成另一场形式主义。不让用PPT,那我们可以换个别的方式,可能比PPT还花哨。会议要333,要精简决策环节、提升审批效率,那就坚持呗,总之一个流程合规,至于结果,不得而知。
04
—
禁用PPT,提醒了我们什么?
至于禁用PPT提醒了我们什么。对于上位者,禁这个容易禁那个也容易。但是如果不说清楚(比如像贝索斯那样),就容易变成表面努力,可能会更加浪费。因为一方面下面要揣测上意,另一方面还得频频指点,甚至因为形式的原因冲冠一怒。那就绝非本心了。
对于负责落地的同学,这其实是个系统工程,变革管理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也得知道引导需要如何来做,如何让一群人协作,真的是在群策群力,而非相互猜测,浪费大好春光。
对于所有人,这其实是个能力要求,是关于沟通和协作的要求。在这个一个时代,虽然有了AI,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了。但是仍然少不了的能力:
逻辑能力
视觉能力
理解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
简而单之,说明白事儿和理解明白事儿的能力必不可少。
我那位杠精朋友曾经跟我说,庄子的山木中曾说: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现在AI频出,人更容易物于物,那些最基本的东西,反而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只有不会开会的,才会把会开不好归于PPT呢。
当然我们有些如何开会的方法,后面会慢慢写出来。
上面我们提到的那些能力,那些软技能,我们还是有些课程的和教练工作坊的。如果需要,欢迎联络。
另外,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特别是想和我那个杠精朋友开杠,欢迎留言,我这位朋友,一定会非常开心和你好好聊聊。
我们知道Amazon的贝索斯很早以前就提要干掉PPT了()。不过呢他的提案不单单是一个表态,他还指定了替代方法,即叙事性备忘录。更有甚者,还有个简易流程,即会前大约有30分钟阅读这份结构化的六页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