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软件开发宣言的底层逻辑、理想与现实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
敏捷软件开发宣言对我影响至深,那还是两年前,私底下改成了敏捷宣言,也感觉甚合我心。昨天的爬山,一边爬山一边思考敏捷宣言,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硬核”?不过,我确实是在山上“灵光一闪”,把敏捷宣言的内容琢磨了一下。发现敏捷宣言的核心价值观:不只是口号,还有“隐藏款”。
1
敏捷宣言,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健身房里的口号?“我们一直在寻找更好的软件开发方法!”这不就是健身教练喊的“我们一起变得更强大!”吗?不过,敏捷宣言可不是随便喊喊就完事儿的,它有实实在在的四条价值观:
个体和互动高于流程和工具
可工作的软件高于详尽的文档
客户合作高于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高于遵循计划
我在路上思考了这几句,发现我们其实可以将它们分成两个维度,一个是信任关系,一个是成果导向。
第一条和第三条讲的都是信任。第一条是团队内部的信任,第三条是跟客户的信任。就像原文说的,“第一条和第3条本质上谈的是一种信任关系的事情”。要是团队里大家都不信任,那还怎么合作?要是客户不信任你,那项目还怎么往下做?
第二条和第四条讲的都是成果。第二条是“可工作的软件”,第四条是“响应变化”。这两条都是说,别光说不做,要拿成果说话。就像爬山,你得真爬到目标点,才算成功。
而1和4讲的是团队内部,2和3讲的是团队外部。这样是不是就简单了:
2
敏捷宣言的最后一句话说了,尽管右项有其价值,我们更重视左项的价值。
如果我们在项目的过程中关注结果导向,那么加不加班其实没那么重要。如果我们在项目中相互信任,那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很容易达成一致。但是经常发生的却是如果不遵守流程,就背了锅,如果盲目信任,很可能因为天真成为替罪羊。
在一个考核和鼓励加班的现实中,就如同本次LG杯发生的事情一样,卞相壹指,不消说韩国的围棋走向就注定了。
3
敏捷宣言无疑在描绘一种理想。“我们一直在寻找更好的软件开发方法”。本来在这条路上,永远也没有最好。时代在变,层出不穷。
而今,当很多东西被翻出来当做最佳实践的时候。当很多所谓的框架被无差别复制的时候。当我们一方面鼓励团队敏捷,又另一方面监控他们是不是加班“提效”的时候。当我们期待他们产出结果,又希望他们严格按照某人的设想完成的时候。当我们一方面希望团队建立好信任关系,又通过各种部门团队圈定了他们的利益关系的时候。所有种子都已经被埋下。
4
再有几天就又到长假了。
我们都知道,低头拉磨的驴是没有办法改进的。它浑然不知道未来有各种不同的、难以想象的方法替代它。当它在努力拉磨的时候,它怎么能知道将来主要成为食物的惨淡未来呢。
而今,亦是。
敏捷宣言说“我们一直在找寻更好的方法”,佛经有云“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道德经有云“道可道,非常道”。若是不能从这些让人绕圈圈的日常中走出来,如此AI时代,所有为了存在的存在,所谓最佳的最佳,可能真的就成了脚上的镣铐,固步的灯火。
若君有想,说与我知。
那现实中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还要一定用流程、一定要写详细的文档、一定要谈合同、一定要遵循计划呢?在一文中我们写过,分配决定了行为。我记得在翻译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词叫做“交易式参与”。当行为被奖励,自然就会被效仿,当行为被惩罚,自然就会渐渐退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