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温柔陷阱”正在吞噬你的自信:揭秘PUA的识别与破局指南

5月末参加完RSG大会,转眼已经六月了。有很多东西都在发酵当中。这几年一直参加敏捷教练诊所,与之前解答了许多职场困惑和成长困惑不同。今年的好多沟通当中出现了很多挑战性的词汇,比如:

  • 你就是……

  • 很明显……

  • 就应该……

  • 全是错的……

  • 你怎么能这样……

  • 实际上……

  • 让我来告诉你……

  • 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这次你对了……

这就很有点意思了。因为打破你的逻辑,重构成他的逻辑,正是PUA的不二逻辑。

问题

被PUA的问题很多。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的生活、心理、社交等多个层面。因为这些话术里面经常经常带有的一个词儿就是“我是为你好”、“我全是为了你”。如果你发现自己有如下一些状态,就要有所觉察了:

  • 心理层面

  • 自我认知扭曲:长期遭受否定与贬低,会逐渐怀疑自己的能力、价值和判断。例如,原本自信的人在被伴侣持续指责“什么都做不好”后,可能开始认为自己真的一无是处。

  • 情绪问题滋生:持续处于被操控的关系中,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类似的人际场景产生过度反应 。

  • 低自尊与自卑:反复被PUA者打压,自尊水平会不断降低,即便脱离了不良关系,仍可能长期陷入自我否定,难以接受他人的赞美与认可。

  • 行为层面

  • 社交退缩:PUA者常通过“孤立诱导”切断受害者与外界的联系,导致其逐渐疏远亲友,社交圈子变窄,甚至失去独立社交的能力。

  • 过度迎合与讨好:为了获得PUA者的认可与“奖励”,受害者可能养成过度讨好的行为模式,忽视自身需求,不敢表达真实想法和感受。

  • 决策能力削弱:长期被否定和操控,会让人对自己的决策能力失去信心,在面临选择时犹豫不决,过度依赖他人的意见。

  • 关系层面

  • 亲密关系障碍:经历过情感PUA的人,在后续的亲密关系中可能难以建立信任,容易出现敏感、过度警惕或再次陷入类似不健康关系的情况。

  • 职场发展受阻:如果在职场遭遇PUA,如被上级打压、同事精神控制,可能影响工作积极性和表现,阻碍职业晋升,甚至导致离职、失业。

  • 认知层面

  • 认知偏差固化:长期被灌输扭曲的信息,会导致受害者形成错误的认知模式,例如将不合理的控制行为视为“爱”,将贬低当作“为自己好”,难以客观看待人际关系。

  • 现实感模糊:在遭受严重的信息操控(如煤气灯效应)后,受害者可能对记忆和现实产生怀疑,分不清真实与虚假,陷入认知混乱。

没有话,当然更好。那就是赚到了。按昨天一起爬山的兄弟T恤上的一句话:赢麻了。这是自我觉察。

如何识别你被PUA了

那么怎么识别是被PUA了呢?在人际交往中,有些话语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操控玄机,但是感知起来却很难。这次RSG的教练过程中,发现包含了PUA话术的对话通常都包含三个特点:抽象反馈、以偏概全、经常顾左右而言他。

1 抽象反馈

如果有人给你反馈时很抽象,扣帽子,只讲观点,不讲事实,那就不用怀疑。比如:

“你总是这样,这次又这样”

“上次就说了你这个问题”

“你是不是不会啊”

“你看你是不是情商低,不会做人”

“这方案做的,你是不是能力不足啊”

……

抽象了,就说什么是什么,什么都可以往上靠,但是其实什么都没说,全靠你自己悟。这世界上的事就是,越抽象背后就一定有问题。你能从一个词理解到一个点,别人能从里面理解到的是别的点。你若掉到这个坑里,就容易迷惑,对方讲的到底指什么,如果上头了,就容易陷入自我怀疑。

2 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抽象反馈的下一招。抽象反馈扣个帽子,就用这个充分的前提就得结论。通常的风格就是说一个似是而非的,看似合理的推论。通过单一事件否定你的全部价值,将个别失误夸大为整体缺陷。比如:

“我实话实说,你经常情绪化,不适合做管理”

“经过这段时间观察,感觉你能力太差,难当大任”

“你这个流程都是错的,这次结果根本不行,下一次用我的方案”

感觉是他带着逻辑正义来了,实际上是抛开事实不谈用结论来找证据,抓住根稻草就扬帆启航了。越是出现这种结论性的文字,就越容易起争辩,因为争辩的焦点很容易出现在结论上,那个偏了方向的证据反而很少有人问津。如果你问了,就是你在纠结,又情绪化了。时间一久,就容易要么安于现状,变成摸鱼党,要么发牢骚,自己卷自己,感性占据头脑。

3 顾左右而言他

PUA有个特点,万一没赢,控制失效了,就容易演变成他开始顾左右而言他。比如你跟他讲事实,他跟你讲逻辑,你跟他讲逻辑,他跟你讲人情,你跟他讲人情,他跟你道理……这个就非常不好掌握,他会从各种角度来试探你的BUG。当你提出质疑或要求解释时,PUA者往往不会正面回应,而是通过转移话题、倒打一耙来混淆视听。例如,当你质问“为什么答应的事没做到”,对方反而指责“你太计较,一点小事就纠缠”;当你表达感受“你这样说让我很难受”,对方却反驳“就你玻璃心,别人都不会在意”。这种答非所问的回应,本质是为了逃避责任,同时让你产生“是我错了”的错觉。

比如:

你:你看……(描述事实)

他:流程到这里不应该啊,我们的规定很详细的……

你:是啊。确实是不应该,但是两个部门都以为……

他:都不容易,……

你:确实,……

他:还是你们积极主动性不够,为什么不能主动去推呢?

这就是在扰乱你的向外觉察,把水搅混。当你陷入其中的时候,你会迷失自己,我是谁?我在做什么?

如何应对

当你开始怀疑自己、卷自己,进而迷失自己的时候,如果能觉察到,就不迟。

1 抽象反馈

如果对方抽象反馈,比较简单的做法就是追问细节,要求对方给出具体事例。当对方无法提供确切内容时,就要警惕其背后的操控意图。对于有些过于针对的反馈,还可以虚心求教。

“你总是这样”-哪样?有什么特点?你怎么发现的?

“你是不是不会啊”-你发现我哪里做的有问题?可以告诉我怎么改吗?

……

不讲事实就是耍流氓。

2 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的推论,会容易陷入争辩的困局,一旦开始争辩,焦点偏移到推论上,就会让你逐渐丧失对自己的客观认知,陷入“我果然不行”的心理暗示。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觉察自己的情绪。别上头。一件事的失败不代表能力不足,某句话的失误也不能定义整个人。无需对抗,跟着走。明确我们到底要谈什么?目标是什么?

当你恢复理性,能够认真分析,就能将推论拆分处理。法律上有个说法叫谁主张谁举证。少点暗示,多点明示。毕竟谁也不能为对方负责。

3 顾左右而言他

一旦陷入车轱辘话套路。一定要坚守问题核心,不被对方带偏。明确重复自己的诉求,拒绝被模糊焦点的话术干扰。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点要牢记:跟我有什么关系?跟他有什么关系?跟事儿有什么关系?

都没关系,那就少扯没用的。

这就是响应。当然按照敏捷的角度,应该定期反思是否有改进的余地。

修炼

如果在生活中频繁遭遇上述沟通模式,你可能正在经历精神操控。摆脱PUA的影响,重建健康的自我认知与人际关系,需要专业的指导与系统的训练:

  • 识别操控陷阱:通过真实案例拆解,提升你的话术敏感度;

  • 重建心理防线:掌握边界设定与沟通技巧,不再轻易被他人影响;

  • 找回自信力量:重塑积极的自我认知,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模式。

在RSG提供教练服务,让我认识到当出现迷茫和不安的时候教练的作用。这确实可以帮助到别人。现在,我决定每周提供2个小时(即2次,每次1小时)的教练免费服务。扫码加我的微信,我们就可以确定时间进行免费1v1沟通诊断。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