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几理得
ACT敏捷教练工具箱
思维发条
Wand的文章和视频集锦
敏捷开发资源大全
搜索文档…
此生只为听天籁,坐拥书城看落花
2022
2021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20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9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8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7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6
12
11
成规
敏捷
看板
引导
视觉
故事
游戏
感时
乃有感,乃有形
关于需求端到端的一点思考
Change Canvas
Job Mapping-一种需求工作坊
RADKAR
我
主语和话题对于“用户故事”的用处
乾卦与变革模型
being
欣赏式探寻的原则
给团队一只笼子
整合,关于思考的方向
一种拆解套路
一次核酸检测后的价值流动思考
回顾会议最高指导原则
主动/被动
进球的环节:需求该由谁来写
我所理解的需求澄清
水平线工具
科技、业务进化的维度化管理
敏捷宣言签署者及其流派
时间的波粒二相性
绪事
一小步
散记
隐喻盒子
2021
无他
附着
未明事
0,选择
1, 一些未归类的内容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水平线工具
最近一段时间算是有空闲可以思考。说是空闲,其实也是一堆事情铺着。一抓一大把的事情等着处理。好处是,因为之前从深圳发过来的包裹终于有时间可以整理了,于是就集中精力开箱,找地方存放。这一搬一放之间,居然可以有所感应,能生生抓出一些道理来,还是挺有意思的。
-0-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我甚至画了下面一个图来表示,你可以的把它当成一个工具。那就是我们在处理一件事情之前,是设置上限还是下限。比如下图中的水平线。如果它是上限,那么所有的期待应该都低于这条线,这条线的位置就是100分。如果它是下限,那么所有的期待都不能低于这条线,这条线的位置就是0分。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在线的那一边就决定了我们的态度,甚至会影响结果。
-1-
我们来看看这个怎么出来的。这是个故事。大概的原因石不算我零星坐飞机捎过来的东西,从深圳发过来的大致有22箱。很多,很重。其中有桌子、椅子、打印机、显示器、一些笔、纸、玩具,当然,大部分是书。有书的日子睡得香。这一堆东西装箱发过来是简单的。纸箱准备好,看看能塞进来多少东西就行了。把这些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在有序的放在屋子里就有难度了。放在哪里合适?计划是什么?于是有了一个大目标: # 客厅里放置一些可以共用的东西 # 我的卧室放置电脑、显示器、音响 # 其它的东西放在杂物间
想象了一下这个场景,很完美。所有东西可以井井有条。这样一箱一箱的东西拆开,按部就班就可以了。
等东西运到现场就不是这个样子了。一是货运公司运过来之后只能简单堆在屋子里;二是发现这里少了一些可以实现的道具(在深圳至少有两个简易书架可以用来堆放我那些书);三是可能收拾东西,加上长途旅行,我的老腰有点劳损,好几周不能弯腰。问题一多,连收拾都是个问题。过了两周,仍然是一屋子纸箱子,各路打开的魔宝盒。怎一个乱字了得?
有几天时间觉得这收拾出来都不可能了。反正我和伯薇两个人在厅里坐着会避开。反正我们吃厨房吃饭会避开。反正想到什么东西的时候会各个箱子里翻弄一通。唉,收拾出来简直是不可能了。
-2-
就这么忽忽悠悠有一个月了。腰疼也基本好了。练过几组俯卧撑,到工体快走上一圈好像回血了7788了。再瞅着一屋子的东西也就再也瞅不过去了。
于是就在想,我先把不常用的道具和耗材收拾起来如何?小步骤一确定完,执行还是很快的。三个纸箱的网球呀、线团呀、便签呀、打印纸呀、彩笔呀都好办。先把散在各个箱子里的归到3个箱子里,给它们找个地方线安顿下来。居然看着就很舒服。
剩下的书还有四个箱子。正好桌子也已经装完放好了位置。它的对面就成了一片空地,就挪那边吧。拿了几个大夹子铺在地上。简简单单摞高高。就完成了。剩下的东西,放在塑料箱子里,等有时间在归顺一下。
再进屋子,居然感觉有点完美了。
-3-
所以,当我们再来看之前画的水平线:
两种思路的差别如下表:
#
设置上限
设置下限
1
完美
小目标
2
问题
完成
3
不可能
完美
所以,你大致知道我的想法。如果遇到一件事,我更期待能给自己设置的是下限。当遇到问题如果觉得是100分,不如想一下下限是什么。那个不能过的0分是什么。
-4-
今天就想到这么多。那就写这么多吧。
以前
我所理解的需求澄清
下一个
科技、业务进化的维度化管理
最近更新
1yr ago
复制链接